作者:NGA-橙音NEKO
1.站場體系
單C站場:(例:盧姥爺和他的三個工具人)。
游戲早期最常見的體系,通過工具人去提高站場主C的輸出,因為只要著力培養(yǎng)主C便能達到整個體系的大部分強度,所以在前期比較推薦先采用該體系。
站場主C的選擇分析:
由于該體系的強度上限基本和主C掛鉤,而工具人提供的攻擊力/增傷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稀釋。想要進一步提高體系強度,只有頻繁觸發(fā)融化/蒸發(fā)類反應才行。換句話說,長遠來看單C體系只有水/火/冰三系才能走得通。
體系特點及相關思路:
1.更快成形,養(yǎng)成成本低 這條沒什么好說的。
2.爆發(fā)能力強 由于爆發(fā)能力強,特別適合破盾后的爆發(fā)性輸出,比如說愚人眾破盾后打一套,一兩波秒掉一個后壓力會小很多。
3.對環(huán)境適應性差 由于隊伍輸出全在主C上,如果主C被克制就會很難受。比如盧姥爺帶隊遇到火史萊姆或騙騙花。
4.高壓環(huán)境下近戰(zhàn)主C會一定程度疲軟。由于單C站場,輸出循環(huán)會摻雜一部分普攻,近戰(zhàn)C在高壓環(huán)境下輸出效率會受到影響。如果e是盧姥爺這種類似多段普攻的形態(tài)會加劇這個問題。這部分問題可以通過行秋提供的偽霸體來進行一定。
5.注意buff類工具人不能干擾主C的反應。最典型的香菱開Q增傷打爆發(fā)和盧姥爺搶反應。(低練度香菱這么打絕對是虧的)。
配隊思路
沒什么好說的,個人認為目前版本能走這個路線的只有盧姥爺,工具人選擇固定1冰1水,剩下來一個位置可以考慮點贊哥/香菱/溫蒂。
主C站場+離場副C
開服一個月,可以有資源去養(yǎng)成副C,所以該體系的強度開始被逐漸開發(fā)出來。由于有副C的存在,比起單純提升主C的輸出,更重視充分發(fā)揮兩個C的性能。
站場主C的選擇:
比較依賴站場輸出的角色,個人認為比較適合這個位置的有盧姥爺/雷澤/凝光/香菱。
離場副C:
不依賴普攻,且主要輸出手段可以脫手 比如皇女/行秋/溫迪。
體系特點及相關思路:
1.由于有多個C,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環(huán)境的適應能力。
2.需要注意主C和副C的相性 個人比較推薦的組合 盧姥爺+行秋 雷澤/凝光+皇女(也可以再+行秋打三C)。
3.對比單C來看,犧牲了一點點爆發(fā)能力,但是提高了適應能力和平均輸出,屬于比較推薦的體系。
速切體系
通過平凡切人放E,高效利用隊伍角色能力的打發(fā)。
角色選擇分析:
需要角色的E技能擁有較短的Cd,以及寬松的釋放環(huán)境(即不過分依賴走位和釋放距離),比如刻晴/溫蒂的E 或皇女/莫娜這類脫手E。
體系特點及相關思路:
1.培養(yǎng)成本很高 要求4個角色都能更大程度發(fā)揮自己的作用,所以對每個角色練度都有要求,近期走該體系不能完美的發(fā)揮體系的效果。
2.極強的環(huán)境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 但由于傷害占比較為平均,深淵雖然不容易被針對,但是也不能很好的發(fā)揮加成效果。
3.輸出平滑但爆發(fā)能力低 對于需求破盾后爆發(fā)的場合會比較尷尬??梢钥紤]用刻晴A重擊循環(huán)來提供爆發(fā)(高壓環(huán)境下會比較尷尬)/溫蒂洗衣機+各類EQ打反應提供爆發(fā),比如溫蒂莫娜刻晴(對于不吃溫迪大吸附的怪需要較好的手法和走位)。
4.隊伍里不帶純奶所以比較缺治療。雖然該體系對治療需求不大,但是也不能完全沒有。其實行秋/班尼特的奶量就足夠了,但是這倆的機制和這個體系又不太搭。目前來說需要治療的話只有考慮帶琴或用風鷹劍這類裝備提供治療。
文章來源:NGA玩家社區(qū)
相關新聞